什麼是CLIL
很多人一聽到CLIL的直覺反應就是「用英文教授學科內容」,但是CLIL所代表的教學意涵和理念其實需要再進一步的釐清和探討。
很多人一聽到CLIL的直覺反應就是「用英文教授學科內容」,但是CLIL所代表的教學意涵和理念其實需要再進一步的釐清和探討。
CLIL的名稱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確實已經說明了此一教學概念的宗旨:CLIL的課程勢必要整合「學科內容」(content)和「語言」(language),並在這個理念基礎上,追求能兼顧兩者的雙重目標(dual focus)。然而,在整合「學科」和「語言」以及雙重目標的前提下,CLIL的終極學習目標是學科導向的(content-driven)。換句話說,CLIL的學習目標其實是以「學科學習目標」為最主要的指引原則。
CLIL
學科導向 (content-driven)
CLIL的名稱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確實已經說明了此一教學概念的宗旨:CLIL的課程勢必要整合「學科內容」(content)和「語言」(language),並在這個理念基礎上,追求能兼顧兩者的雙重目標(dual focus)。然而,在整合「學科」和「語言」以及雙重目標的前提下,CLIL的終極學習目標是學科導向的(content-driven)。換句話說,CLIL的學習目標其實是以「學科學習目標」為最主要的指引原則。
CLIL
學科導向 (content-driven)
這也是令很多CLIL教師備感困難的要點,其中一個主因就是臺灣目前現職的CLIL教師大多是英語教師,因此在轉型成CLIL教師時,需要再花更多的時間來掌握並拿捏適當的學習目標。而學科教師雖然有學科的專業知識,卻面臨融入語言教學的挑戰,影響的層面不只是授課的方式,也要留意如何評量學科和語言的能力。不論是英語或學科教師轉為CLIL教師,都需要視教學情境或資源,在「內容」和「語言」兩個端點的光譜上做調整。隨著教學導向的游移,會產生內容導向的「hard CLIL」或是強調語言的「soft CLIL」。
這也是令很多CLIL教師備感困難的要點,其中一個主因就是臺灣目前現職的CLIL教師大多是英語教師,因此在轉型成CLIL教師時,需要再花更多的時間來掌握並拿捏適當的學習目標。而學科教師雖然有學科的專業知識,卻面臨融入語言教學的挑戰,影響的層面不只是授課的方式,也要留意如何評量學科和語言的能力。不論是英語或學科教師轉為CLIL教師,都需要視教學情境或資源,在「內容」和「語言」兩個端點的光譜上做調整。隨著教學導向的游移,會產生內容導向的「hard CLIL」或是強調語言的「soft CLIL」。
了解CLIL的核心定義後,若要進一步掌握CLIL的教學概念,當然要了解它的起源。
了解CLIL的核心定義後,若要進一步掌握CLIL的教學概念,當然要了解它的起源。
CLIL的課程設計與概念是歐盟會員國之間在多語情境下,於二十世紀中後期逐漸成形,並在歐盟的鼓勵之下,從最初的實驗性質走向由不同國家各別制定課綱。其目的是為了利用本身多語的條件,加強學習另一種語言。因此在課綱之中,除了原定的語言課程之外,更加入以特定的額外語言來落實學科課程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處「額外的語言」(additional language)有可能是當地廣泛使用的「第二語言」(second language)、由其他國家而來的「外語」(foreign language),甚或是區域性及少數民族所說的語言。
(出自Eurydice)
CLIL的課程設計與概念是歐盟會員國之間在多語情境下,於二十世紀中後期逐漸成形,並在歐盟的鼓勵之下,從最初的實驗性質走向由不同國家各別制定課綱。其目的是為了利用本身多語的條件,加強學習另一種語言。因此在課綱之中,除了原定的語言課程之外,更加入以特定的額外語言來落實學科課程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處「額外的語言」(additional language)有可能是當地廣泛使用的「第二語言」(second language)、由其他國家而來的「外語」(foreign language),甚或是區域性及少數民族所說的語言。
(出自Eurydice)
比如說,有三個官方語言的比利時便以德語及法語在小學與中學推行CLIL,而西班牙則是在加泰隆尼亞區實施CLIL,鼓勵學科教室內使用加泰隆尼亞語,範圍除了中小學還包含學前教育。另外,隨著英語成為全球通用語(lingua franca),以英語在奧地利教授歷史課或在芬蘭教授生物課的例子也不在少數,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因應全球化的趨勢。
比如說,有三個官方語言的比利時便以德語及法語在小學與中學推行CLIL,而西班牙則是在加泰隆尼亞區實施CLIL,鼓勵學科教室內使用加泰隆尼亞語,範圍除了中小學還包含學前教育。另外,隨著英語成為全球通用語(lingua franca),以英語在奧地利教授歷史課或在芬蘭教授生物課的例子也不在少數,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因應全球化的趨勢。
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引進CLIL。而隨著採用的地區漸增,再加上不同學科教室內使用不同的額外語言,更會因為教學目的或授課方式等考量,在執行層面上呈現相當高的多樣性。例如斯洛伐克為了維持雙語教育,便限制CLIL教室內的外語使用不能超過50%。泰國從2008年開始從地方層級試行CLIL,途中經過建立足夠的師資培訓與行政部門內部的溝通等關卡,在2014年通過在學科領域中融入英語的政策。臺灣在推行2030雙語政策之下,從2017年開始在特定的小學開始實驗性試辦CLIL,多以生活、健體、藝文等操作性的科目為先。
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引進CLIL。而隨著採用的地區漸增,再加上不同學科教室內使用不同的額外語言,更會因為教學目的或授課方式等考量,在執行層面上呈現相當高的多樣性。例如斯洛伐克為了維持雙語教育,便限制CLIL教室內的外語使用不能超過50%。泰國從2008年開始從地方層級試行CLIL,途中經過建立足夠的師資培訓與行政部門內部的溝通等關卡,在2014年通過在學科領域中融入英語的政策。臺灣在推行2030雙語政策之下,從2017年開始在特定的小學開始實驗性試辦CLIL,多以生活、健體、藝文等操作性的科目為先。
教師若想要設計出符合CLIL核心精神的課程,不只需要特定的知識框架來輔助課程的雙重目標,也牽涉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學生表現評量機制。我們將在後續的文章繼續探討CLIL教學的相關議題和實用的教學技巧,幫助教師更深入認識CLIL並習得可以馬上上手的教學、評量技能。
教師若想要設計出符合CLIL核心精神的課程,不只需要特定的知識框架來輔助課程的雙重目標,也牽涉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學生表現評量機制。我們將在後續的文章繼續探討CLIL教學的相關議題和實用的教學技巧,幫助教師更深入認識CLIL並習得可以馬上上手的教學、評量技能。
© LTTC 2021 版權所有|轉載請註明出處